您好,欢迎访问徐州律师李想律师网站!我们的联系方式是:15262049703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想律师

电 话:15262049703

邮 箱:513668065@qq.com

地 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三环南路39号颐和汇邻湾写字楼17A

李想律师-团队介绍
你的位置:首页 > 刑事辩护刑事辩护

辩护词精选 | 怎样做无罪辩护

作者:徐州律师 发布于:2015/10/27 4:53:30 点击量:

  案情简介

  被告人华某某系某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涉嫌单位行贿罪、串通投标罪。

  2008年年底,被告单位某工程公司为承接甲公司中标的中国石油某省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部分分包项目,被告人华某某请业主单位中国石油某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时任总经理栗某某(另案处理)给甲公司董事长曹某打招呼。在栗某某的过问下,甲公司没有经过招投标,直接将合同额为18亿余元的中国石油某省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公共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部分采购、施工(PC)工程分包给某工程公司。为感谢栗某某在分包工程上提供的帮助,2009年11月,华某某将位于上海市某某路的房产一套送给栗某某。经鉴定,该房产价值人民币767.67万元。

  2004年初,被告单位某工程公司为承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某市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某市石化公司)年产6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乙烯装置裂解炉区项目,被告人华某某分别请中石油股份公司化工与销售分公司原总经理孙某、原副总经理杜某某、某市石化公司原总经理喻某某、副总经理夏某某等人,向某市石化公司大乙烯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杨某推荐该公司。后该工程指挥部内定将该项目交由某工程公司承建,杨某将此情况告知华某某。

  为让某工程公司中标,工程指挥部采用邀标形式进行招标,杨某安排某市化学工业公司工程公司参加陪标。在招投标过程中,某市石化公司明知某工程公司不具备投标所需的化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仅要其出具一级资质正在申办的证明后通过资格审查。评标时,某市石化公司安排其工作人员刘某某代评委填写部分商务标项目评分。某工程公司顺利中标某市石化乙烯装置裂解炉PC承包项目。2005年4月,某工程公司取得一级资质后双方签订承包合同,工程合同价为人民币6.57余亿元。某工程公司从该项目中获取净利润人民币6911.47余万元。

  辩护思路

  本案的被告人华某某涉嫌单位行贿罪和串通投标罪两个罪名。其中:单位行贿罪辩护人做罪轻辩护,强调行贿是事出有因,并且未给社会造成任何危害后果。串通投标罪,辩护人做无罪辩护,是本案辩护的重点。本罪最重要的问题是构成要件不明确,所以公诉机关将本案中所有的违规行为都作为犯罪事实起诉,模糊了犯罪的边界。鉴于串通投标罪是一个空白罪状,辩护人首先根据行政法规填充该罪构成要件,并进一步分析本案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行政和民事违法性,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其没有刑事违法性,不构成犯罪。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家属的委托,指派我担任本案被告人华某某的辩护人。在完全同意被告单位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基础上,发表如下补充意见,请合议庭采纳:

  一、 关于单位行贿罪:

  (一)本案行贿数额应按房屋买价计算

  关于本案行贿的房产价值不应该适用评估价,而应根据该公司购进房产的价格定价。首先,该房产是某工程公司通过中介以正常的市场价购的,不存在明显低于或高于市场价的情形。公诉人认为购入时间和行贿时间有几月间隔,所以需要评估。但是这个时间段对房产价值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实践中也不可能是买入的同时行贿,所以不存在对房产价值进行鉴定的需要。

  其次,两高《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条明确规定:“商业贿赂中的财物,既包括金钱和实物,也包括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利益,如提供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卡、代币卡(券)、旅游费用等。具体数额以实际支付的资费为准。”所以,本案也应以实际支付的资费为准。

  最后,根据《价格鉴证师注册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为价格鉴证师的注册审批机关。”公诉机关提供的价格认定人资质材料中,没有关于资质证书名称的正页,无法知悉该资质证书的名称,而且其持证人的审批机关也不是法定的审批机关,公诉机关就此也无法在法庭上补充证据,所以本案沪价认刑鉴贰(2014)第257号价格认定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二)被告人应从轻处罚

  一审的法庭调查表明:上诉人向栗某某提出分包甲公司中标的中国石油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源于该项目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业主单位为照顾相关企业,将某工程公司中标的项目进行调整,导致某工程公司承接的工程量比应中标的工程量减少了20多个亿。当时某工程公司正值香港上市,并根据招投标结果向香港联交所申报了该项目80多个亿的工程量。

  为维护中国民营企业在香港市场的形象,上诉人不得已向栗某某提出通过分包的形式弥补减少的工程量,挽回公司可能造成的信誉损失。这充分说明上诉人提出分包请求事出有因,是业主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违规造成的。上诉人并非出于谋利的考虑,主观恶性较轻。

  同时,从情节上看,上诉人给予栗某某财物属于事后感谢的性质。从行为后果看,某工程公司取得分包工程后,保质、保量、按期地完成了相关工程,开车效果良好,没有给相关企业和社会造成任何损失。并向甲公司上交了较高的管理费,不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果而言,没有给甲公司造成任何损失。以上事实说明被告单位和被告人主观恶性、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后果都较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的规定,应该在量刑时做从轻考虑。

  二、关于串通投标罪:

  (一)串通投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首先辩护人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刑法第223条规定的串通投标罪是一个典型的行政犯,即是以违反行政法规或经济法规为前提的犯罪。行政犯的一个特点是刑法一般仅对部分构成要件作了明确规定或仅对犯罪行为作了一般特征的描述,其他要件需要援引相关行政或经济法律、法规来确定,学理上称之为开放的构成要件。所以今天的庭审首先必须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问题是根据相关的行政法规来确定串通投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只有在明确定罪标准的前提下,才可能有合法公正的判决,否则有可能产生将无关的事实塞入这个罪名,任意出入人罪,严重违反罪行法定原则的情况。

  与杀人、抢劫等自然犯一般都在刑法条文中有明确规定,或普通人对此都有明确认识不同,行政犯的构成要件不仅需要补充,而且还需要经过二个层次的法律评价。第一层次法官必须根据行政法规来确定其是否具有一般行政违法性,如果有,才能根据刑事法规进行第二个层次刑事违法性的判断。只有那些行政违法性的程度超越行政处罚的范围,需要动用刑罚来规制的,才能构成刑事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5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一定期限的投标资格,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就完全体现了串通投标罪犯罪评价层级性的特点。

  1.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投标的行政违法特征

  什么是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投标的一般行政违法行为?

  招投标法实施细则第41条明确规定,所谓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是指“(一)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其他投标人;(二)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三)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四)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五)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六)招标人与投标人为谋求特定投标人中标而采取的其他串通行为。”

  虽然该条第六款规定了兜底条款,但是对兜底条款的解释也应该参照前5条的具体情形,而不能做任意扩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串通投标行为主要是指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投标双方在串通的基础上实施与特定投标人中标有直接关联性的行为。而不能把此犯罪行为的边界无限扩展到招投标主体之外的或与中标没有直接联系的外围行为。划清这个罪名的边界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串通投标罪可能沦为一个口袋罪。

  ⒉ 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罪的特征

  行为如果满足了一般串通投标的行政违法性,根据刑法第223条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就是说,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构成刑事犯罪必须满足“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这一要件。这是一般行政违法的串通投标行为和串通投标罪的界限。所以,本案中“损害利益”要件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于本罪的客观方面

  在确定了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之后,我主要从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来分析本案是否构成犯罪。公诉机关指控构成本案构成犯罪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打招呼

  ▶第一,从行为主体上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8条规定,招标人是:“依照本法规定提出招标项目、进行招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很明显本案的招标人是某市石化公司,起诉书指控被告人请中石油股份公司的相关领导向某市石化公司大乙烯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杨某推荐某工程公司,暂且不论请求推荐或推荐行为本身是否属于“串通投标罪“的行为范畴,中石油的相关领导肯定不属于本案的招标人,即不是本罪的犯罪主体,所以打招呼不在本罪的评价范围之内。

  在此,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本罪是必要的共同犯罪,公诉机关只对作为投标人的被告单位提出指控,而不包括招标人某市石化公司,这一指控本身就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第二,从行为本身来看,华某某请求中石油领导向项目指挥部推荐,只是一种沟通宣传的手段,其导致的后果只是让某工程公司进入邀标名单,最后决定某工程公司承接该项目的是因为该公司在之前有良好的业绩和领先的技术优势。打招呼与某工程公司中标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不涵盖在串通投标行为范围之内。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单位和某市石化公司串通的逻辑是因为华某某在招投标前请相关领导打招呼,而后来某市石化公司内定某工程公司做,并且某市石化公司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所以某工程公司应该对这些行为负责,所以构成犯罪。

  但是事实是:华某某要求相关领导打招呼只是要求领导推荐某工程公司,并没有要求某市石化公司不通过招投标程序内定某工程公司,更没有要求某市石化公司在招投标程序中实施公诉机关指控的一系列违规行为,所以打招呼行为与此后招标人实施的违法违规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某工程公司对某市石化公司的行为不承担责任。公诉机关依据打招呼的行为要求某工程公司对某市石化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逻辑是无法成立的。

  2.资质问题

  犯罪是具有最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一种行为如果不具有民事或行政违法性,就根本不可能具有刑事违法性。

  (1)该行为不具备行政违法性

  首先要强调行政犯是行政违法行为中最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果一种行为不具有民事或行政违法违性,那么该行为更不可能构成犯罪。

  招投标法实施细则第68条规定: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54条规定的情节严重行为,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一)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其他许可证件骗取中标;(二)3年内2次以上使用他人名义投标;(三)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给招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四)其他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这就是说,采用伪造、变造资格、资质证书,使用他人名义投标等弄虚作假的行为中标的,只是一般行政违法行为。本案中,被告单位在投标时,建设部已通过其一级施工总承包的资质审查,只是没有发放证书而已。在资质审查机关出具证明并且被告单位承诺承担没有资质造成的损失的情况下,这一行为没有任何弄虚作假的成分,根本不具备一般的行政违法性,如何谈及构成刑事犯罪。

  (2)该行为不具备民事违法性

  从相关司法解释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建设工程竣工前取得相应资质等级,当事人请求按照无效合同处理的,不予支持。”据此,即使某工程公司在资格审查中没有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在签订合同之前取得了相应资质,合同也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该行为不具备民事违法性。所以,本案公诉机关指控的资质问题不具备民事和行政违法性,更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3.代填硬分

  所谓“硬分”实际上是依据招投标文件就投标人的投标条件给出的固定分值,不涉及专家利用专业知识对投标单位的主观评价,不管谁填分值都是一样的,所以硬分的填写与中标结果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么就不包括在我们刚才谈到的串通投标行为的范畴。其次,这一行为即使违规,也是招标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没有证据证明投标人和招标人就此知情或谋划,所以该事实也不属于“串通”投标的行为。

  4.杨某安排某市化工工程公司参与投标

  首先,这一事实的认定证据不足。根据杨某2014年6月14日的证言,他是给某市化工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李某某打电话要求参加,而李某某2014年6月17日证词否定了杨某的证词。其他证人都不是杨某直接联系的当事人,对于陪标只是猜测,所以证明这一事实的证据达不到确实充分的标准。其次,即使这一事实成立,也只是某市石化公司内部集体开会研究的,与某工程公司无关。

  5.关于某工程公司与某市化工公司之间往来

  本罪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某市化工公司与某工程公司是否存在为了让某工程公司中标而相互“串通”,那么某工程公司与某市化工公司之间的往来就至关重要。

  ▶首先,起诉书指控两公司有直接联系的只涉及一项事实,即杨某将指挥部内定将该项目交由某工程公司承建的决定告知了华某某,其实法庭查实的实际情况是华某某打电话向杨某询问结果,杨某告知了相关内容。以上告知行为涉及的只是中石油内部关于项目承接行政审批的结果,而串通投标指向的是中标的过程,所以该行为不属于串通投标。

  ▶其次,某工程公司对于中石油按照行政审批的程序内定某工程公司,既不知情具体过程,也没有任何参与,更谈不上与某市石化公司的串通,这一行为与被告单位没有任何关系。再次,作为投标人关注相关进展是人之常情,招标人私下透露决定确实违反相关规定,但是这也只是招标人单方违规,和投标人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最后,华某某并没将这一结果告诉具体参与投标的马某,马某在开标前临时修改报价,以绝对的标分优势中标。这充分说明了某工程公司没有通过串通而中标的意图和行为。

  其次,根据我们向法庭出示的华某某的供述以及杨某、马某的证词,两公司之间的往来主要是:

  (1)工程招标之前华某某通过与喻某某和杨某沟通,了解工程审批进展情况,表达想参与的意愿。

  (2)华某某带领班子成员就施工方案和某市石化公司主要成员进行交流和宣传,加深了解。

  (3)某工程公司给予某市石化公司对相关项目的考察、技术资料等方面给予帮助。

  以上都是正常合法的往来,没有任何行为指向投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杨某2013年12月14日以及2014年8月9日的证言,明确说华某某、马某和他联系,主要是表决心,怎样把工程做好,而不涉及如何让某工程公司中标。而且在侦查人员问道,确保某中标的这些安排是否与某工程公司沟通过时,他明确回答:“这不需要与他们沟通,结果是某工程公司中标就行。”

  由此可见,本案公诉机关指控某市项目招标过程中的所谓的犯罪行为实际上都是招标人单方违规操作,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某工程公司与其串通,甚至连某工程公司知情的证据都没有,如何构成“串通”投标罪?串通证据的缺失是本案指控不可回避的一个硬伤,恳请法庭对此充分注意。

  在逐一分析公诉机关指控的五个方面的犯罪行为之后,结合之前谈到的一般行政违法的串通投标行为,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以上指控的五方面行为明显不属于招投标过程中发生的、与某工程公司中标有直接关联性的行为,其危害性也明显低于招投标法实施细则所例举的情形,不具有一般的行政违法性,更不可能构成犯罪。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串通投标罪是为了维护招投标程序中的公开公正原则和秩序,所以该罪存在的前提是招投标人基于串通,通过真实的招投标程序让特定的投标人中标,从而违背了招投标法保护的公开公正的招投标秩序。

  虽然我国2000年开始实行招投标法,但是案发当时我国招投标市场并不成熟完备,招标人通过招投标程序并不能选到优秀的队伍,实际上大多是通过行政考核审批决定的,招投标只是一个形式,这一点在杨某的证词有明确提及,本案就属于这种情形。

  而且在本案的某省项目中,招标人也不是通过评标的结果确定中标人,而是照顾中石油内部企业调整了中标结果,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认为某省项目也存在串通投标呢?在某市石化公司完全通过行政程序决定中标人,招投标程序沦为形式的情况下,本案根本不存在串通投标罪成立的前提。

  (三)特定的利益损害后果

  退一步说,即使本案行为具有一般的行政违法性,根据刑法第223条第2款的规定,构成犯罪也必须满足“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利益的”要件。

  辩护人向法庭提交的证据表明,某工程公司承建的某市石化乙烯装置历时19个月,创造了世界上最短的时间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开车过程无泄露,无安全环保事故,全部产品质量合格,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被誉为“两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得到业主、行业以及社会的高度评价。

  虽然业主用内定的方式确定某工程公司承包该工程,确实有违规之处,但是可以肯定的说,这一行为并没有造成国家或他人的利益损害。相反,还为某市石化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所以本案不仅形式上不存在串通投标的行为,实质上也没有造成特定的损害后果,不构成串通投标罪。

  公诉人认为某市石化公司内定某公司做项目,就损害了其他潜在投标人的利益,所以构成犯罪。但是本罪的“利益损害”要件是犯罪构成要件,公诉机关必须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国家或具体的单位或个人,因为该行为造成了具体多少数额的损失,但是本案并不存在这些证据,所以不能满足该要件。

  综上所述,从本案客观方面而言,从行为事实来说,某市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即使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也是某市石化公司的单方过错,没有证据指向某工程公司与之串通。从法律适用而言,本案指控的犯罪行为都不具有行政和刑事违法性,所以不构成犯罪。

  (四)犯罪主观要件

  串通投标罪是一个必要的共同犯罪,所以该罪主观要件是否存在,对于定罪至关重要。首先我们从罪名的字面意义和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来确定本案的主观要件。

  ▶第一,从该罪名的字面解释而言,所谓“串通”是指行为人暗中勾结、互相配合。勾结是配合的前提,而“勾结”最基本的含义是暗中作不正当的联系。所以本罪要求招标人和投标人首先必须具有为达到特定人中标的目的而暗中有过不正当的联系和沟通,这既是一种行为,也是双方对对方行为有认识并承担责任的基础。

  ▶第二,从共同犯罪的基本原理而言,要求共犯之间有共同的意思联络。这就意味着投标人和招标人通过事先的不正当联系,达成了如何让某工程公司中标的共同意识。基于此,双方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后果,也认识到对方和自己共同实施犯罪。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追求通过各自行为达到某工程公司中标的目的。

  ▶第三,就本案构成要件规定了特定的利益损害后果而言,这就要求招投标双方主观上对于行为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必须有所认识,并追求这一特定利益损害后果的发生。

  本案的实际情况是:

  ▶第一,某市项目存在特殊性,即工程规模超过设计,预算资金紧缺,工期吃紧,某市石化公司认为通过一般的招投标程序难以选到胜任的施工队伍,所以喻某某和杨某邀请某工程公司参与时,是在该项目可能亏损的情况下,要求某工程公司来分担。

  双方根本没有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的意图。

  相反是为了保障项目如期按质完成,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某市化工公司对某工程公司的考察远远超过了招投标程序中所涉及的抽象的、一般内容,而是深入到具体项目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体现了招标人和上级主管单位对其项目的重视和负责,也证明双方没有损害国家或他人利益的意图。杨某2014年11月20日的证词和华某某的当庭供述也证明,某工程公司承建该项目初始和最后实现的目的,都是积累业绩和锻炼队伍,没有任何损害国家或他人利益的目的和后果。

  ▶第二,辩护人向法庭出示的证言表明,某工程公司和某市石化公司的交往都属于正常合法的往来,双方根本没有就如何让某工程公司中标而事先谋议过,某市石化是经过严格的定向考察,并按行政审批程序上报批准后内定某工程公司的。而这一过程某工程公司既不知情,也没有共同谋划,更说不上参与,杨某明确说了如何让某工程公司中标根本没必要告诉华某某,所以双方不存在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

  ▶第三,由于某工程公司与某市石化公司没有事先的联系,某工程公司对于内定其中标实现是完全不知情的,马某在开标还前临时修改报价,这都说明某工程公司对于某市石化公司的行为和目的是没有认识的,根本不存在共同犯罪的主观故意。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本案不论从主观还是客观要件而言,都不满足串通投标罪的构成要件。

  辩护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罪是开放的构成要件,不能直接根据刑法条文确定其构成要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任何违规或违法事实都装入到这个罪名中去,而应该严格根据招投标法规来补充其构成要件,使该罪有明确的边界。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不能撼动的基本原则,本案的定罪必须严格以串通投标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公诉机关指控本案构成犯罪的逻辑,实际上就是内定→串通内定→串通投标罪,本案内定的事实不可否认,但是问题是没有任何证据指向某市石化公司内定和某工程公司有任何关系,根本不能证明双方有串通,如果根据内定的事实推定串通内定。即使串通内定成立,也不能等于串通投标。

  公诉人认为本案内定某工程公司做是弄虚作假的假投标,根据举重明轻的原则,既然串通投标构成犯罪,那么内定投标的虚假招投标行为也构成犯罪。这是根本错误的,举重明轻的当然解释原则是对已确立的刑法条文进行解释的原则,而不能根据该原则创立新罪名。辩护人恳请法庭严格依照罪刑法定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公正地审理本案。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案侦查机关查封涉案单位几十亿的办公房产和一亿多资金,并且公诉机关当庭没有提供任何查封扣押的法律依据,只是说本案数额巨大。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查封、冻结措施有关规定》(简称“规定”),查封扣押只是一种刑事侦查措施,没有任何对罚金刑执行的保全功能,涉案数额巨大与是否能采取该措施或对多少财产采取措施都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该规定第2条明确规定:“本规定所称涉案财物,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以查封、冻结等方式固定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产和物品,包括:

  (一)犯罪所得及其孳息;

  (二)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三)其他可以证明犯罪行为是否发生以及犯罪情节轻重的财物。”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本案查封扣押的财产属于以上规定的“涉案财物”范围,所以人民法院应该依法解除本案的错误查封扣押措施,返还被告单位的合法财产。

  通过今天的庭审,证据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拥有独占技术、良好信誉、具有社会责任感、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优秀民营企业。

  不可否认,在经营的过程中,某工程公司的行贿行为确实存在,但鉴于本案情节并不严重、尤其涉案的是一家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上市公司,被告人华某某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积极配合,在司法实践中对这种行为多数不予追究。

  同时华某某本人在某工程公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挽救这家因此案而濒临破产的优秀民营企业,从判决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出发,恳请法庭对华某某个人免予刑事处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xzlawer.com/content/?1641.html

上一篇:实用价值最高的刑事案件辩护技巧(律师收藏!)
下一篇:【司法实践】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足以认定案件事实

备案苏公网安备 32031202000193号 备案号:苏ICP备13010887号-1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三环南路39号颐和汇邻湾写字楼17A

联系人:李想律师 电 话:15262049703 邮 箱:513668065@qq.com 在线QQ咨询:819061881 网站地图

本站属公益法律咨询及普法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告知本站。本站审核后将立即删除,并且不对利用其内容作出的一切行为负责。

在线客服

李律师在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朱律师在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王律师在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